發布日期:2022-05-31 訪問次數:1226次
5月22日,“求是智庫”高端論壇——第四屆浙江大學雄安發展論壇舉行,諸多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出席論壇并發表觀點論見。
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在論壇中表示,雄安新區進入大規模開發建設與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進的階段,既需要大量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眾多“潤物細無聲”的謀劃部署,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將發展藍圖變為生動實景,持續提升雄安新區承接北京創新要素資源的軟硬環境,加快建成京津冀協同發展新高地和增長動力源。浙江大學心懷“國之大者”,積極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將努力把雄安發展中心打造為具有顯著知識溢出效應的戰略平臺,共謀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新篇章。
與會專家圍繞雄安新區發展的關鍵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黨委書記楊開忠從城市的本質和定義切入,深入探究了城市地域觀的變革,并對北京和雄安新區的都市圈建設提出了建議;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趙志榮就雄安新區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府際財政安排提出對策建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室主任葉振宇研究員認為,雄安新區要建成“妙不可言、心之向往”的未來之城仍面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金鳳君分析了產業發展是事關雄安新區建設成敗得失的關鍵,也是雄安新區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城市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沈體雁認為雄安新區產業發展應破除三大認識誤區;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貴教授建議以產業一體化與協同創新融合為新趨向、以環京津區域為產業一體化的首選地、以工業制造業為產業一體化的載體、以城市功能再造為產業一體化的重心。
雄安發展中心主任石敏俊在“浙江大學雄安發展報告2022——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中提出,應協調好雄安與北京的利益關系,建立健全以“共建、共管、共享”為核心的新型政府間合作機制,推動北京-雄安的產業轉移和功能疏解;精準平衡行政邏輯與市場邏輯的關系,起步階段需加強行政主導,推動京區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總部、公共服務機構向雄安疏解;轉型階段需強調市場邏輯,高端高新產業必須尊重客觀經濟規律,避免過度依賴行政手段;發揮市場力量作用需加快市場主體培育和再造。
在圓桌對話環節,浙江大學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圍繞“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從人才引育、財稅、數字化轉型、行政管理等視角探討了雄安新區如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本次論壇是浙江大學紀念建校125周年系列活動,由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浙江大學北京研究院、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北京市浙江大學校友會、天目新聞京津冀新聞中心、雄安新區科技創新企業聯合會、新時代“三浙”共創共享發展論壇協辦。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方式,累計2000多人次觀看了線上直播。
(來源: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